温馨提示: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充值、订阅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客服帮助您解决。客服QQ。

正文 第二十三章朱元璋的遗憾

作者:百里图南|发布时间:2025-05-31 01:30|字数:2029

  在这个太子身上他倾注了多少心血,可惜,他不堪重托。

  那份作为父亲和帝王的痛楚,是相通的。

  “传位给皇太孙。”

  玄烨眉头紧锁,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多见的险棋。

  天幕上,朱元璋的声音陡然一转,充满了晚年的疲惫与决断:

  【“再后来,凉国公蓝玉,宋国公冯胜,也被咱给办了!天下人都骂咱过河拆桥,残暴不仁!无妨,这千年的骂名,咱背了!”】

  【“哼!他们懂个屁!”】

  【“这些老家伙,哪个不是手握重兵?咱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制他们。可咱要是死了呢?咱那皇太孙,能镇得住他们吗?”】

  【“咱的大明必须千秋万代!所以,咱必须在闭眼之前把这些隐患,亲手给除了!”】

  这番话,充满了帝王的权谋与无奈!

  为了皇权的稳固,为了大明的未来,他不惜背上万世骂名!

  ……

  大秦,咸阳宫。

  嬴政非常认同这个理念。

  “为了江山永固,些许骂名,何足道哉!”

  他当年为了把一国大权牢牢握在手里,手段同样酷烈,自然理解朱元璋的苦心。

  ……

  大唐,太极殿。

  李世民沉默了。

  他想起了玄武门之变,为了皇位,他同样手染鲜血,还是自己亲兄弟的血。

  朱元璋的做法虽然极端,但其用心,他却能理解几分。

  天幕上的声音,渐渐低沉下去,带着无尽的孤独与苍凉:

  【“回忆是一片苦海啊,怎么也尝不到一抹甜头。越到后来,咱就越觉得孤单。这龙椅,真他娘的冷啊。”】

  话音落下,天幕之上,朱元璋的身影,带着无尽的疲惫与孤独,缓缓消散。

  各个时空的帝王们,久久无言。

  这位大明太祖,以最卑微的出身,成就了最辉煌的功业,也展现了最冷酷的手段。

  其一生的复杂,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思。

  ……

  江澈在出租屋内,也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位洪武大帝,一生都在战斗。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更与自己的命运斗。

  他赢得了天下,却也失去了太多。

  这种帝王的孤独,或许只有身处那个位置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吧。

  然而,就在朱元璋那疲惫的身影消散之际,天幕之上,先前那威严宏大的声音再次响起。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上榜理由:

  【推翻元蒙暴统,重建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王朝。驱逐胡虏,收复幽云十六州等故土。兴修水利,解放奴隶,推广屯田,稳定民生。强化中央集权,整顿吏治,严惩贪腐,澄清宇内。

  然,其晚年多疑,诛杀功臣,使得朝堂之上,人才凋零。为强化皇权,废除丞相,设立锦衣卫,过大于功!为强化程朱理学之正统地位,禁锢思想,扼杀创新,使读书人思想僵化,此为大过!因此位列华夏十大杰出帝王第三名!】

  ……

  大明,应天府,奉天殿。

  朱元璋仰天长叹一声。

  “咱这一辈子的功过是非,就这么摆在这天幕上,让后世之人,都瞧仔细咯!”

  他看着天幕上那一条条的“上榜理由”,眼神复杂。

  推翻元蒙,恢复中华,这些功绩,这是他豁出性命,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至于那什么诛杀功臣,禁锢思想。

  哼!

  若不如此,咱这大明江山能稳固吗?

  咱那仁厚的皇孙,能坐得稳这龙椅吗?

  朱元璋心里腹诽着,但当他看到那“第三名”时,心中却又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

  这排名不算低,但也不算最高。

  也罢,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咱不在乎这些虚名。

  他更在意的,是天幕所说,妹子和标儿会死在他前头!

  咱的妹子,咱的标儿。

  不行!

  咱这一路走来,尸山血海都闯过来了!

  现在是咱朱元璋坐在这九五至尊的宝座上!

  他紧紧握住了身边马皇后的手。

  马皇后能感受到他手心的汗湿和那微微的颤抖,温柔地回握住他。

  “重八,莫要忧心,天命之说,虚无缥缈。”她轻声安慰。

  “妹子,咱不怕什么天命!”

  朱元璋声音低沉却坚定。

  “这天幕既然给咱提了个醒,咱就不能让它变成真的!你和标儿,都得给咱好好的!”

  这天幕已经是第二次说他妹子和标儿会死在他前头!

  咱老朱家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绝不能就这么散了!

  标儿是咱最争气的儿子!

  他必须好好的!

  咱一定要让太医院给标儿仔仔细细地调理身子!

  绝不能让他英年早逝!

  东宫之内,太子朱标和守在应天府的燕王朱棣,也因为天幕上的内容而心神不宁。

  难道,父皇这皇位真的不属意我?

  大哥若真如天幕所言早逝,那皇位。

  不行!

  朱棣越想越心惊,当即拉着同样神色凝重的朱标,兄弟二人一同急匆匆地赶往奉天殿。

  “父皇!”

  朱棣一进大殿,便“噗通”一声跪了下去,额头重重叩在地砖上!

  “儿臣对天发誓!儿臣对大哥一片赤诚,敬重大哥如同敬重父皇!”

  “儿臣绝不会做出天幕上暗示的那种大逆不道之事!请父皇明鉴!”

  他声音带着几分颤抖。

  他怕啊!

  怕父皇因为这天幕上的只言片语,就对他起了疑心!

  朱标见状,心头一暖,赶紧上前一步,去扶朱棣。

  “四弟,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他将朱棣拉了起来,看着他通红的眼眶,语气温和。

  “四弟,咱兄弟俩感情好,大哥当然信你。再说,那天幕上说的,也不一定就是真的嘛。”

  朱标顿了顿,眼神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但很快又化开,透着股难得的坦荡。

  “更何况,就算大哥真像那天幕说的,命不长,不能一直在父皇跟前尽孝了。”

  他声音低了些,又抬起头,看着朱棣,语重心长地说:

  “四弟你本事大,要是真为了咱大明江山好,你要是起兵,大哥就算到了下边儿,也能明白。”

  “标儿!”

  朱元璋一听这话,噌地就站起来了,几步走到朱标跟前,两只手重重按在他肩膀上!

  “你这说的什么混账话!”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