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充值、订阅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客服帮助您解决。客服QQ。

正文 第二十五章天子守国门

作者:百里图南|发布时间:2025-06-01 22:47|字数:2029

  他低声重复了一遍。

  “前面那个夺了侄儿江山的,似乎也姓朱,也是这明朝的皇帝?”

  他想起来了,那个叫朱棣,也是个狠角色,直接从自己侄子手里抢了皇位,还搞出了什么“靖难之役”。

  “哼。”

  嬴政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这个明朝倒是有点意思啊。

  上榜的两个皇帝,一个当过乞丐,一个窜了亲侄儿的皇位,还迁都北境。

  难怪有那般“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魄!

  大明朝皇帝的这股子狠劲儿,寡人欣赏。

  跟那些用女人换取和平的懦夫后代相比,这大明,倒真有几分铁骨铮铮!

  ……

  西汉长乐宫内。

  “他娘的!”

  刘邦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农民起义,说起来一腔热血。

  可自古以来,有几个能真正坐到这个龙椅上来的?

  多的是陈胜吴广!

  这里面,除了要有几分天命所归的气运,更重要的,还是要有真本事!

  这朱元璋,能把那些蒙古人赶回草原,重新让汉人当家作主,这份能耐,朕佩服!

  “这大明,合朕的胃口!”

  刘邦摸着下巴,眼神发亮。

  一下子两个皇帝都上了榜,看来他们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真不是吹的!

  ……

  大唐,太极宫。

  烛火轻轻跳动,映着李世民的脸。

  他盯着那天幕,眉头紧皱。

  朱元璋那句“帝王之路,孤家寡人,难熬得很”,让他心里头也跟着沉甸甸的。

  “英雄晚年,难免糊涂啊。”

  他低声念叨。

  自己现在正值壮年,还算清醒,听得进劝。

  可老了呢?会不会也疑神疑鬼,轻信奸吏,错怪了忠臣?

  “不成!”

  李世民忽地一拍御案,发出“啪”的一声闷响。

  “朕得写个东西,天天看着,提醒自个儿,就算老了也不能犯糊涂!”

  他作为皇帝,任何决定都能影响到百姓的生活。

  希望这个东西能在晚年之时,让朕别做出那起子昏聩的事情。

  “太子是国家的底子啊!”

  他想起了承乾。

  天幕上那朱标,虽说命不长,可做太子的时候,是真不错。

  承乾那儿,朕还得再下点功夫教导。

  不光是治国的法子,为君之道也得掰扯清楚,最好还是让他去民间看看,百姓们的疾苦,将来才能挑起这大唐的担子。

  ……

  北宋,汴梁皇宫里。

  赵匡胤紧皱的眉头就没舒展过,手里的茶都凉了半截。

  国要强,还得是拳头硬。

  想当年,他自己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陈桥那回,不就是靠着兄弟们和兵马?

  可当了皇帝,一杯酒就把兵权收了。

  听信了文人的话,把武将当羊养,生怕他们谋反。

  结果呢?

  大宋的文治确实到达了顶峰,可边境却总是动荡不安,那些匈奴年年索要钱财,朕回回都送美人。

  人家大明,开国的是个要饭的,都能把蒙古人打草原,我大宋怎么就不能呢?

  “这重文轻武,怕是错得厉害了。”

  赵匡胤自言自语,声音里透着悔意。

  这天幕,就是老天爷在提醒他。

  再这么下去,大宋别说回到汉唐的顶峰,这江山能不能保住都悬。

  不成!

  幸好老天爷提前给出预兆,现在改,还来得及。

  大宋还有救!

  这兵戈之事,得重新捡起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他沉了口气,眼神又硬朗起来。

  得让大宋的兵,找回那股子杀气!

  学学人家明朝那开疆拓土的猛劲儿。

  ……

  元朝大都,宫殿里寒凉如冰窖。

  忽必烈脸色阴沉,眼睛死死剜着天幕上朱元璋那张脸。

  “狂妄!”

  他从牙缝里迸出这两个字,火气直往上冲。

  这朱元璋,听天幕上说的,是他们大元后头的事?

  一个汉人泥腿子起的家?

  就那些被他们蒙古马蹄子踩得爹娘乱叫的汉人,也敢说把他们赶出去?做梦!

  他们蒙古好汉多威风?

  汉人,不过是马鞭子底下赶着的羊!

  忽必烈拳头捏得咯吱响。

  不过,忽必烈毕竟不是一般人,火气过了,脑子也活泛起来,琢磨着天幕上的话。

  那朱元璋说,元廷让农民没了田地,人饿死了,才逼得他们造反。

  嗯,这事儿是个麻烦。

  他忽必烈是瞧不上汉人,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理儿,他懂。

  这天底下汉人多得很,真都逼急了,闹将起来,大元的根基也得晃荡。

  忽必烈皱着眉,在殿里来回走着,靴子踩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这咋办呢?

  那分四等人的规矩,可以松快松快,哄哄那些汉人读书人。

  可地是他们蒙古贵人的命根子,哪能说给汉人泥腿子就给了?

  不过,这租子税钱,倒是能少收点。

  他忽必烈既然做了这中原的皇帝,汉人的死活,总得管管。

  先减点税,让那些汉人能吃上饭。

  吃饱了,有活路了,估摸着也就不想那些有的没的了。

  对,就这么办!

  大清,紫禁城养心殿。

  康熙皇帝玄烨搁下手里的朱笔,眼神深沉地望着天幕。

  他眉头轻轻皱了皱。

  “太子,是国之根本啊,关乎天下安危。”玄烨轻声说。

  这大明朝的朱元璋,算是个有本事的皇帝,可惜在太子这事上,还是差了点火候。

  太子是紧要,可立得太早,不一定是好事。

  位子一定,就成了靶子。

  明里暗里的算计都冲着他去。

  那朱标,他爹朱元璋护着,不也还是没躲过早死的命?

  这里头,难说没有其他儿子们的算计在里边。

  “我大清,定不能步这明朝的后尘。”

  玄烨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立储之事,关乎国本,慎之又慎。

  早立,让皇子们安心,也让朝臣们安心。

  但不公开,不让他成为靶子,这才是万全之策。

  如今看来,还是我大清这“秘密立储”之法更为稳妥。

  将储君人选写下,藏于正大光明牌匾之后,既可以激励其他皇子们勤奋上进,又能有效地防止某些狼子野心之辈提前勾结。

  嗯,这法子甚好!

  ……

  蓝星,出租屋内。

  江澈看着眼前虚拟屏幕上不断飙升的情绪值,一张因生病加熬夜而略显苍白的脸上,此刻却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