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充值、订阅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网站客服帮助您解决。客服QQ。

正文 第三十一章万古一帝(大结局)

作者:百里图南|发布时间:2025-06-27 16:47|字数:3881

  虚拟屏幕上的情绪值曲线,在汉武帝刘彻的一生落幕、彩蛋的悲怆冲击之后,经历了一轮史无前例的剧烈震荡,最终缓缓稳定在一个令人瞠目的高位。江澈瘫坐在出租屋的椅子上,脸色依旧苍白,但眼中燃烧的火焰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炽热。他感受着体内因海量情绪值转化而来的磅礴暖流,那股暖流不再仅仅是丝丝缕缕的慰藉,而是如同奔腾的江河,冲刷着癌细胞的冰冷堡垒,滋养着早已透支的生命本源。

  “成了…真的成了!”他喃喃自语,声音因激动而沙哑。虚拟屏幕旁,一个清晰的提示框闪烁着柔和的光芒:【生命体征重塑完成。恶性细胞清除率:100%。债务清偿进度:100%。系统能量阈值突破,进入稳定运行模式。】

  缠绕他多日的死亡阴影与如山重负,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不再是那个挣扎求生的绝症青年,不再是债务缠身的落魄者。他,江澈,成为了沟通万古时空的桥梁,一个以历史为舞台,搅动风云的独特存在。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了剪辑软件上那个仅存的、标注着“第一名”的文件夹。嘴角勾起一抹了然于胸的笑意。答案,早已在无数线索和铺垫中呼之欲出。

  “是时候,揭开这最后的王冠了。”他轻声说道,指尖点向了那个文件夹。

  苍茫天幕,再现寰宇。

  【历史十大杰出帝王!】

  【第一名!】

  光幕之上,没有预想中的少年英姿,也没有壮年豪迈。首先出现的,是一片广袤无垠、尚未统一的华夏版图。战火纷飞,七国争雄,硝烟弥漫。低沉而极具压迫感的背景音乐如同大地的心跳,轰然响起,瞬间压过了所有时空的喧嚣。

  紧接着,一个身着玄黑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的身影,背对众生,立于高台。他的身影并不算特别高大,却散发着一种睥睨天下、囊括宇内的无上威严。仅仅是这个背影,就让所有观看天幕的帝王将相、黎民百姓,感受到一股源自灵魂深处的震颤。

  苍凉而雄浑的画外音,如同九天惊雷,炸响在每一个时空:

  【秦始皇,嬴政!】

  光幕之上,龙飞凤舞的鎏金大字轰然显现,字字千钧,力透时空:

  【扫六合兮定八荒,】

  【车同轨兮书同章。】

  【筑长城兮镇北疆,】

  【废分封兮郡县昌。】

  【求仙药兮迷途惘,】

  【焚书令兮百家殇。】

  【功过千秋谁与论,】

  【万古一帝大道煌!】

  大秦,咸阳宫。

  当“秦始皇,嬴政”六个字响彻云霄时,整个宫殿陷入了一种近乎凝固的寂静。所有的内侍、卫士,无不屏息凝神,头颅深深低下,不敢直视那御座之上的身影。

  嬴政端坐于龙椅之上,背脊挺得笔直。他冷峻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那响彻万古的称号并非加诸己身。然而,他那双深邃如寒潭的眼眸深处,却仿佛有星河流转,有火山熔岩在无声沸腾。

  “万古一帝…”他低沉的嗓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是理所当然的傲然?是高处不胜寒的孤寂?还是对那“功过千秋谁与论”评语的…一丝审视?

  他看到了天幕上呈现的版图归一,看到了驰道通达,看到了长城蜿蜒如龙,看到了郡县制的疆域图取代了纷乱的诸侯国界。这些都是他亲手缔造的伟业,是他“寇可为,我复亦为”信念的终极实践!他看到了自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诏令,看到了那象征着绝对秩序的车同轨、书同文。这一切,都让他心中涌起一股磅礴的豪情——寡人所行,即是大道!

  然而,画面流转,徐福东渡的船队在波涛中显得渺小而徒劳,求仙问道的身影在丹炉烟雾中透出几分荒诞。嬴政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长生…终究是镜花水月么?天幕的评述,如此直白地指出了他的“迷途惘”。

  更让他目光骤然锐利如刀的,是那“焚书令兮百家殇”的画面。咸阳宫外,竹简在烈火中化为飞灰,诸子百家的智慧结晶付之一炬…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焦糊的气息。他看到了后世儒生史官眼中那深切的痛惜与批判。

  “哼!”一声冷哼打破了寂静。嬴政的目光扫过天幕上那“功过千秋谁与论”的字样,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寡人一统寰宇,奠定万世之基,此乃不世之功!后世竖子,安知寡人深意?六国余孽,妄议朝政,其心可诛!思想不统,何以定国?唯有法度森严,方能震慑宵小,保江山永固!”

  他的声音不高,却蕴含着帝王的绝对意志,在空旷的大殿中铮铮作响。他承认求仙是迷途,但对于焚书坑儒,对于他所建立的绝对法家秩序,他无悔!这便是他的道,霸道而纯粹,不容置喙。万古一帝的称号,他当之无愧!只是那“大道煌煌”四字,在他心中激起的涟漪,唯有他自己知晓——他所追求的,正是他认定的煌煌大道,纵然背负骂名,亦在所不惜。

  西汉,长乐宫。

  刘邦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随即爆发出更响亮的、带着复杂意味的大笑:“哈哈哈!好!好一个嬴政!好一个万古一帝!排第一,实至名归!彻儿排第二,不冤,不冤啊!”他用力拍着刘彻的肩膀,眼中既有对嬴政功业的叹服,也有对自己儿子能紧随其后的自豪。

  刘彻仰望着天幕上那位背影如山岳的帝王,心中翻江倒海。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行郡县…每一项都是开天辟地的大手笔!他开疆拓土,自认功业彪炳,但与始皇帝这奠定华夏万世基石的创举相比,确实差了一筹格局。他看到了嬴政的“迷途惘”和“百家殇”,心中也引以为戒,更加坚定了自己晚年需谨慎、不可重蹈覆辙的决心。同时,那份“万古一帝”的孤高与决绝,也让他感同身受。为帝王者,有时必须承受孤独与争议。

  大唐,太极宫。

  李世民长长吐出一口气,神色无比凝重。“书同文,车同轨…此乃真正泽被万世之举!”他作为一代明君,更深知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对凝聚国族、传承文明有多么根本性的意义。“筑长城,行郡县…虽耗费民力,却也是稳固江山的不二法门。”他看到了嬴政的雄才大略,也看到了其手段的酷烈。“焚书…唉,过犹不及啊。”他轻叹一声,更加坚定了自己纳谏如流、兼容并包的治国理念。嬴政的功业让他仰望,其过失则如同一面冰冷的镜子。

  北宋,垂拱殿。

  赵匡胤看得热血沸腾,又觉背脊发凉。“这才是真正的定鼎之功!”他喃喃道,对比自己“杯酒释兵权”后重文轻武导致的边患,更觉嬴政以绝对武力与制度统一天下的魄力是何等惊人。“郡县制…中央集权…”他眼中闪烁着光芒,大宋冗官冗兵、地方尾大不掉的弊端,根源或许就在未能真正贯彻这种高效的集权制度。嬴政的实践,为他心中的改革蓝图提供了最有力的历史注脚。

  元朝,大都。

  忽必烈眯着眼,看着那广袤的、被秦法整合为一的疆域图,心中那股征服者的豪情被点燃。“大元疆土,远迈秦汉!”他不服输地想,但也不得不承认,嬴政是第一个将如此广阔的农耕文明区域强力整合为一个高效运转整体的帝王。“书同文…很重要。”他联想到了自己治下复杂的民族和语言文字,若有所思。或许,在保持蒙古特权的同时,也该在文化统合上借鉴一二?

  大明,奉天殿。

  朱元璋眼神锐利如鹰隼,死死盯着天幕。“废分封,行郡县!好!这才是断绝诸侯祸乱的根本!”他建立大明后分封诸子为王,本意是屏藩皇室,但看到秦制的优越性,内心深处也埋下了一丝隐忧和反思。“法度严明,赏罚必信!”这一点,他深以为然。但看到焚书坑儒的画面,这位同样出身底层的皇帝,眉头紧锁。“治国,岂能尽绝百家之言?”他更相信严刑峻法结合道德教化。嬴政的功业令他震撼,其极端手段也为他敲响了警钟。

  大清,养心殿。

  康熙玄烨神色复杂。“万古一帝…名不虚传。”他低语。郡县制、中央集权、书同文…这些制度早已融入后世王朝的血脉,成为统治的基石。他看到了嬴政追求长生导致的昏聩,这与自己晚年因太子之事产生的焦虑何其相似?帝王晚节,实乃大考!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秘密立储的“稳妥”,但也隐隐感到,或许该对皇子们多一些信任和引导,少一些猜忌和权术?嬴政的孤独背影,在他眼中显得格外沉重。

  蓝星,出租屋。

  江澈看着虚拟屏幕上最终定格的画面——嬴政那背对众生、立于天地间的孤高身影,以及那首概括其一生的诗句。各平行时空传来的情绪值洪流,在嬴政之名揭晓的刹那达到了顶峰,随后缓缓流淌,趋于一种深沉而浩瀚的平静。那是敬畏,是震撼,是反思,是跨越时空的共鸣。

  “功过千秋谁与论,万古一帝大道煌…”江澈轻声念诵着,心中感慨万千。他制作这个视频的初衷,是为了自救。而如今,他不仅重获新生,更无意间在无数时空的历史长河中,投下了一颗巨大的石子。

  他看到刘邦的豪迈与自豪,看到刘彻的警醒与坚定,看到李世民的反思与借鉴,看到赵匡胤的触动与改革之念,看到忽必烈的权衡,看到朱元璋的反思,看到康熙的复杂…更看到了嬴政那立于巅峰、背负千秋功过、却依旧孤傲地坚持己道的帝王之心。

  每一位帝王,都在天幕的映照下,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过去,也看到了未来可能的轨迹。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功过簿。它复杂、多元,充满了矛盾与启示。没有完美的帝王,只有在不同时代、以不同方式,试图驾驭那艘名为“天下”的巨舟的掌舵者。

  江澈的任务完成了。十大帝王,悉数登场,他们的功业与过失,荣耀与悲歌,都已展现在万古时空的面前。这份来自后世的“榜单”,如同一面奇特的镜子,映照出历史的脉络,也悄然改变着一些细微的流向——刘彻提前扼杀了江充,赵匡胤决心重振武备,李世民提笔写下《帝范》以诫晚年…而嬴政,这位万古一帝,虽不改其志,但那句“大道煌煌”,或许也在他心中烙下了更深的印记。

  他关掉了剪辑软件,也关闭了那光芒流转的虚拟屏幕。房间内陷入一片宁静,只有窗外城市的灯火,如同地上的星河。

  江澈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风带着凉意吹拂进来,吹动了他的额发。他深深吸了一口自由的空气,抬头望向深邃的夜空。繁星点点,如同无数双眼睛,默默注视着这大地,注视着那些已然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

  “历史…还在继续。”他轻声说道,嘴角带着释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而在那无数个平行的时空节点,帝王们或立于宫阙之巅,或坐于龙椅之上,或沉思于案牍之间,也都不约而同地,再次抬头,望向那似乎已经恢复平静、却仿佛永远留下了某种印记的苍穹。天幕虽隐,其声已远播万古,其影已烙印时空。

  (全书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