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真是五味杂陈,思绪万千,许多过往的亲朋戚友突然一下子都涌进我的脑海,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们或面容亲切,或面容严肃,或面容清晰,或面容模糊。他们从我童年的记忆中倏忽走过,他们从我青葱的少年时代迎面走来,他们在我耳边循循善诱,他们在我眼前亲切垂范。长长的岁月他们引领我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无数困顿的日子,他们为我排忧解难,慷慨相助。正是这许多的亲朋戚友,丰富了我在这人世间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也是这来来去去,辗转在我身边的亲戚朋友,让我这一辈子沉郁顿挫,幸福安宁。如果说我的人生恰如一列长长的列车,那么各个时段列车停靠的大小车站,那些行色匆匆上车下车的各色旅客,他们就是我这一生相遇又远离的亲朋戚友。
一.
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我有四个姐姐,三个弟弟。我们曾同吮吸一个娘的奶水,同受一位父亲的教益。小时候生活在共同的家庭中,我们互爱互助,彼此关怀。我们也曾时有争吵打斗,哭过恨过后相视一笑,泯了分歧和嫌隙。长大后,我们各自成家,各奔东西,彼此趋利避害,或亲或疏。虽时有反目,但终究打断骨头连着筋,没有长久的利益纠葛,仍不时会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互道平安。说实在的,当人们彻底悟出了生活的真谛时,总会感觉亲朋戚友间的亲疏来往,大多是围绕着“利害”二字在辗转反侧,阴晴圆缺。这似乎是亲朋戚友间每一个人都挣不脱的魔咒,摆不脱的羁绊。
改革开放前,物质匮乏,低工资多就业,大家的生活几乎一色清贫。那时我们姊妹间,相互走动还算频繁。逢年过节拎几个水果,捎几斤米面,相互登门,远远近近走一回亲戚,聚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每到一家,即使囊中羞涩,也要打肿脸充胖子,哪怕举债赊账,也要想尽办法搞两个菜,坐下来吃一顿饱饭。临走时见对方困难,也总是要把贴身口袋中装的几个零碎钱,掏出来放到对方手中。即使家中有事再忙,也要含泪送别一程,相互张望直到对方背影模糊,才心有种种不舍的回到家中。然而,这种朴实的亲情,曾几何时已从我们身边渐行渐远,以至消失。是岁月淡漠了亲情,是年岁忽略了关切?我以为都不是,那只有一种解释,是趋利避害隔膜了亲情,是金钱作祟中断了来往。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过去一色贫穷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了,竭尽全力搞钱的拜金思想成了主流。亲朋戚友放在金钱的砝码上,能值几何,遑论人之间一息尚存的亲情。1992年,是我们八姊妹在亲情的道路上分道扬镳的开端。那年在香港已混得风生水起,腰缠万贯的舅老表,第一次回大陆来。说起这个1.9米高,帅气翩翩的我大舅的长子,他的发迹还是颇具传奇色彩的。
我大舅死后,大舅妈带着她的三个儿子即刻陷入极端穷困潦倒的境地。在中山大学医学院上班的大舅妈,也只能在工作之余去民间当助产士靠接生婆的零星活,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后来三个儿子稍事成年,便结伴偷渡香港。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游了过去,三儿子却葬身鲨鱼腹。我这个大老表逃港后,历尽了千般苦难,冷库背猪肉,医院守尸房,街头当小贩。多年过去,他在香港油麻地由贩卖三五件衣服到有了批发衣服的铺头,他完成了自己人生金钱的第一次飞跃。也就是他在批发服装生意越做越大时,遇到了慧眼识夫的表嫂,一位小巧玲珑的富家小姐。
有了资金的注入,大老表的服装生意便扩大到了整个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一下子大老表便发迹了。92年他到大陆考察,想把大陆物美价廉的服装,经香港重新包装批发到东南亚。同时把他在香港的库存货整饰后,输入大陆销售。我们姊妹多且清一色贫穷没有门路,于是大老表输进广州的衣服就让我们代销。然而大老表苦出身,又是个人靠艰苦卓绝奋斗成功的,他把钱看得极紧,并没有多少让利于我们。但至少从大老表那儿开启了我们家八姊妹寻思赚钱的门道,我们八姊妹遂开始前前后后,在不同时段走向了买卖服装的赚钱之道。
我知道拜金是人性中最活跃的分子,一旦被某一契机激活,它便是一匹左右人性的烈马,它会冲决人性的河床,把人的本性善良钳制在它的淫威下。也就是从我们姊妹各自为政或搭伙结伴做服装生意开始,我们的亲情也开始节节溃散。刚开始还相互探讨进什么样的服装比较赚钱,进什么样的服装走货比较快。到后来,便是各自为政,相互讳莫如深,只要能赚到钱,使什么样的手段,那已不重要了。同时,在我们各人绞尽脑汁,处心积虑地做好各自服装生意的过程中,羡慕嫉妒也在各自的心思中潜滋暗长起来,暗自摽着劲,只想自己尽快多赚几个钱。
那段时日姐妹兄弟各自奔忙自己的服装营生,老迈多病的父母亲便扔给了保姆。保姆要加钱,平摊吧,父母要诊病,增加他们的生活费用吧,出点钱不要紧,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服装生意就行。父母过世后,我认真反省过,如果我们姊妹当时不那么在意自己的服装生意,多抽些时间陪伴料理父母亲的生活,也许父母亲能多活过三五年。尤其是我的母亲,因父亲下放河南豫东老家,给本就苦难的母亲带来的是摧残性的打击,母亲64岁就中风偏瘫了。正需要儿女在身边侍候她的时候,大家各自奔忙生意去了,顽强不屈的母亲拖着病体,煎熬了十多年后便溘然离世。
父亲性情豁达开朗,他虽一贯顽强自律,但在母亲离世十年后也就溘然长逝,追随母亲而去。父亲他自身看似并未受姊妹们忙生意的影响,但姊妹们各自忙生意时,年迈的父亲却是陪护母亲的主力。姊妹们后来虽都不再经营服装生意了,但扯散的亲情却是再也难以聚拢了,尤其是父母一经离世,这姊妹亲情便真正各散五方啦。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从亲情的寻常意义来说,在如今的社会还算是顶好的。兄弟阋墙,父子反目,姐妹成仇,弃老不养的现象在现今虽说不上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却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别说乡村,就是闹市也常常耳闻目睹,不胜枚举。
二.
城市底层民众如此,城市中上层及富裕一点的家庭也一样。尤其是这些年城市里稍有些积蓄且又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从孩子初中起就折腾着将孩子送往国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出去读书的孩子除了向父母要钱,别无他孝。而中国绝大多数父母自古就痴心孩子,自己千方百计节衣缩食,每个钱抠攒着往国外汇,生怕孩子在外遭罪。结果中上阶层的家庭,便都陷入了这种赡养的怪圈和魔咒。钱不够国外儿女的用度或挥霍,怎么办?于是国内的父母只好将自己好一点的房子卖掉,为国外求学的儿女筹措昂贵的学费和日益增加的生活费用。自己搬回差一点的或偏远地段老破小的旧房子里,甚或租一间狭窄的房子住下。
怕亲朋戚友询问实情,怕邻舍笑话他们总买过期食品,蔫巴的蔬菜,于是与亲朋戚友便中断了来往,深居简出。他们也与邻里左右少有交道,整天关门闭户。以致病魔缠身,还要痛苦地煎熬着,咬牙忍受着。他们既害怕国外求学的儿女知道了会担心,又怕告知亲朋戚友后,面子被驳。其实就算国外的儿女们良心发现,想关心问候的毕竟少之又少,鞭长莫及,远水难解近渴呀。把这种困窘诉之于亲朋好友吧,虽没人会驳你的面子,但谁都不容易,也概莫能助。这些痴心父母倾其一生所有,竭尽全力为留学在外的儿女们费心巴力地奉献着。
他们中稍幸运一点的,生老病死被邻里发现后,还会被送往医院,得以救助。不幸的呢,那就凄凄湟湟,草草倒在了为儿女拼搏的主场。甚至是很长一段时日,无人问津。他们最后的光景往往是,在那逼窄的老房子里,一缕斜阳映着扬尘,一床被子盖着一具尸体,他们的魂魄也许早飞往国外儿女的身旁了。等到国外的儿女接到噩耗,有的匆匆赶回,马不停蹄草草料理了父母的后事,又漂洋过海,从此再无半点牵挂,也断绝了国内经济来源的念想。有的,悉闻噩耗后,一个越洋电话打给国内的亲戚朋友,托他们代为处理父母的后事及房产之类,然后收到父母遗产变卖的资金后,从此渺渺再无音信。
三.
随着现代化改革开放的阔步向前,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正日新月异,热火朝天。因房屋拆迁更新带来的巨大利益,在兄弟姐妹,甚至是父子母女间产生的矛盾纠纷,是触目惊心的。因钱“打断骨头连着筋”正逐渐异化成了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情仇悔恨。
我一个长沙望城县的远房亲戚,原本一家四口和睦相亲,幸福安康。然而一场拆迁风波,父亲被女婿砍杀致残,哥哥因失手摔死外甥被判死缓,三个家庭顷刻间破败失散。这一典型因拆迁款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家庭悲剧,不仅仅让当地人一谈起房屋拆迁就胆战心惊,议论起赔偿款项的分配也人心惶惶,它还让当地城市更新蒙尘受垢,严重阻滞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这房远房亲戚的女主人,是我母亲的堂妹,母亲这位堂妹夫曾是长沙航运公司的老船长。他们育有一儿一女,因堂妹夫退休前收入不菲,儿女又都听话乖顺,所以他们的日子一直以来都让我们亲戚间羡慕和标榜。
然而仅仅因为拆迁补偿的129万元,三个家庭便闹起了矛盾,以至家破人亡。父亲同母亲商量后决定儿子可分得99万的拆迁款,在县城可买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女儿已远嫁他乡多年,她们家较为困难,女婿又因在外打工,腿摔断成了残疾。但这些年父母亲和哥哥可没少帮衬她,分给她30万元,她也应该心满意足了。父母则一个子也不要,父亲有退休费用,原长沙单位房改时,还分有约30平米的宿舍,老两口可以搬去居住。
但当他们的女儿领着摔断了腿的女婿和5岁的外甥,喜滋滋地来娘家分领补偿款时,悲剧便发生了。摔断腿成了残疾的女婿,这几年夲就恼恨和郁闷自己的遭遇,和岳父争执几句后,他恼羞成怒竟然跑去厨房,抡起菜刀就砍伤了岳父。哥哥怪妹妹没呵斥住妹夫的凶残,上去给了妹妹一巴掌。外甥冲上去打舅舅,舅舅恼怒之中拎起外甥重重地一甩,外甥的头磕在门外的石板上,血流如注,在送往医院的半路上便命丧黄泉。
按说这出让人惊悚不已的悲剧不该发生,事后当地人也觉得,他们家拆迁款的分配也合情合理,何况女儿是“嫁出门的女,泼出去的水”父母分给你30万,也完全是看在儿女亲缘的份上,父母自己连拆迁款一分一毫也未要呀。但仅仅是岳婿间的几句争执就祸起萧墙,这女婿未免也太过凶残顽劣。这往日的亲情缘分何以这般脆弱,竟这般经不起金钱的折腾。发生在我远房亲戚家这出悲剧,也许是拆迁风波中一个特例,但近些年因拆迁风波而导致的种种纠纷和矛盾,把亲情缘分撕裂得支离破碎,荡然无存,也似乎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四.
过去我们总是念叨“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远山有亲朋。”如今这俚语所概括的亲朋戚友间走动的情景,同样在熙来攘往的社会交际生活中,渐行渐远,以至消遁无踪。前不久的春节长假,假期未过半,那些投亲不顺心地人就吐槽和抱怨,在今日头条、抖音和小红书上便成汹汹涌涌之势。网上的评论也铺天盖地,不一而足。有网友吐槽说,带着昂贵的礼数,背着家乡的土特产来城市探亲访友,想借宿借车尽兴游玩,结果被亲戚甩脸子,朋友多嫌弃,以至不欢而散。甚至从今往后断了亲戚,绝了朋友。
但网友的评论大多毫不留情地一边倒,尖锐又尖刻地批评指责探亲访友的人,说他们并非亲情使然,而是贪图便利,想来亲戚朋友家捞油水,捞方便等等。他们批评说,你昂贵的礼数值几个钱,你背来的土特产,人家需要吗?你一家数口若去住宾馆、酒店,一间房节日期间住一晚,少说两百多块钱,一晚上几口人要好几百块甚至上千,几天下来多少钱,你事先应在心里权衡过吧,要不你为何不去住酒店呢?”
还有的批评说:“好不容易一个长假,你的亲朋戚友要牺牲他们的休息,牺牲他们自家的团聚,来为你们奔忙张罗,他没有抱怨吗,你却在抱怨。咋就不换位考虑下他们的感受呢,你还抱怨,责怪这些亲朋戚友接待不热情,照顾不周到,你自己也太没素养了吧。你这号自私自利的亲戚朋友,从此不走动也好,断了来往更好……
一次亲朋戚友间的欢聚,一次亲朋戚友间的走动,就这样不欢而散,郁闷而终,还因自己的吐槽抱怨而招致网友无情的批评。那今后亲朋戚友间就真不用走动啦,过去我们常说的,走亲戚,走亲戚,亲情是走出来的嘛。如今亲朋戚友还敢走吗?走一回便断了亲戚,绝了朋友。早知如此,还不如一个电话,一句微信聊天,互道个问候,互交换下关切。难怪现在人总说“相见不如怀念”,这话诚然有理。
五.
我的一个同行老朋友,他的老家是风景秀丽,山水如画的湘西桃源县。他早我半年前退休,退休前他就极为兴奋地向我构筑了他退休后美好的设想。他说他将携老妻一块回老家去居住,他的父母已下世几年了,老家一处古色古香的宅子,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潺潺溪流,后有一山茂林修竹。春天,桃李花开,妖艳灼灼,青笋破土,鸟唱虫鸣。夏天,绿满天下,荫蔽瓦舍,鱼游溪涧,蔬菜满园。秋天,山色斑斓,瓜果满筐,稻浪翻涌,朗月风轻。冬天,雪花飘飘,疏梅馥郁,泥炉火旺,腊味飘香。在那片别有景致的小天地里,学习陶老夫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躬耕乡野的生活,岂不快哉?
同行老朋友对退休后回到他老家那美好生活的洋洋设想,直说得我也心旌摇动,神醉迷离。可惜我没有这诗意充盈的老家,也断不可能设想出同行老友那样情意绵绵,幸福无边的退休生活。我的老家是河南豫东有名的贫困地区,那曾是蒋介石扒开黄河淹过的黄泛区,那广袤无垠的苦难平原,滔滔黄水退去后,将盐碱泥沙厚厚的覆盖了从前肥沃的黑土地。长久以来,旱涝频仍,庄稼歉收,饥馑不断。由于常年的饥荒,老家的百姓曾为填肚子的红薯杂粮而丢失了尊严,淡漠了亲情。
虽经老家乡亲们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开垦改造,如今的豫东平原已是地肥粮丰,不再为一斗米而折腰了,但亲朋戚友间早已疏淡的亲情,也难以修复如前了。当然我更加难忘的是老家刻在我心间,那段风雨如晦的苦难记忆。当年我父亲自愿下放回老家,本想开诊所为父老乡亲救死扶伤的愿望落空后,他被迫脱下穿了大半辈子的白大褂,当上了艰难困苦的农民。我们家也过上了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风侵雨蚀的日子。
尤其是父亲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他老家的父老乡亲打得几成残疾,连亲朋戚友也是隔岸观火,或落井下石。不是我在这里发泄对老家丧失亲情的怀仇记恨,实在是老家太过凉薄的亲情,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所以我从未有过一丝一毫退休后回老家的念头,也不想去修复老家亲朋戚友间伤痕累累的所谓亲情,当然自我离开老家这四十多年里,我也仅仅因事不得已,而回过两次老家。
就在我退休一年后的一次饭局,我遇到了那位曾设想桃花源里可耕田的同行老友。我问他回桃源老家后,在那处风景秀丽风光如画的地方,有些什么惬意而幸福的感受,说来让在座的老伙计们分享下。然而这位同行老朋友苦着一张哭笑不得,皱纹交错的脸对我们大倒起了苦水,倒戈他当初设想的诸般惬意和幸福。
他告诉我们,他携妻子刚回老家时,的确风光过一时,惬意过一阵。从深圳退休回来的高级教师,在亲朋戚友的眼中不是富豪就是显贵。听说深圳的工资高得离谱,你又是差不多四十多年教龄的高级教师,那退休金应是天文数字吧。尽管同行老朋友向老家的亲朋戚友、父老邻舍解释再三,说退休全都是取自社保,深圳虽比内地略高一点,但差别实在不大。然而老家的亲朋戚友就是不肯相信,还讥讽说我那位同行老友是怕有人向他借钱。
同行老友回老家的新鲜感还没退去,上门借赊的亲朋戚友就登门求助,纷至沓来了。他们有各种花里胡哨的理由,他们有不借到钱、赊到物誓不罢休的耐性,他们有软磨硬缠的三寸不烂之舌,他们更有一把鼻涕一把泪煽情的诉苦。
他们说,我们家和你父母还没出五服呢,我们家和你们家也算亲上加亲,过去我们和你父母来往不断,和你父母我们亲善友好形同一家。你不是不知道,当年你们家成分高,方圆十里没人看得起你们一家,是我们不避闲言,暗中与你们家走动。还记得吗,那年你读书筹不到学费,是我们把从牙缝里省下的钱,借给了你姆妈。这事你姆妈生前没告诉过你吗,读书人难不成不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我从来就不记得有这档子事,何况爹死娘不在,老俩口都下世了,死无对证呀。借吧,要多少?啥,要五万?我从深圳回来,统共都没有带这么多钱呀,何况我们还要在老家这里生活呀。
我的耶老子!要你儿子邮点钱回来吧。如今钱不挡用,我们可是要钱救急呀!
我的同行老友顿了顿,苦笑一下又说,我原不知这借钱的口子开不得,被那个自称未出五服的亲戚死缠烂打后,迫于无奈借给了他两万块钱。后来隔三岔五就有所谓的亲朋戚友上门来借钱,不借吧,他除了死缠烂打还义愤填膺地表示:你对待亲戚朋友怎能厚此薄彼,你也太势利了吧。同行老友告诉我们,他回去不到半年的时间,风花雪月倒是无心观赏,种豆南山下也未曾经营,倒是被亲朋戚友绑架到亲情恩爱的烈火上烹了个赤身裸体,粉身碎骨。先后借出去五六万块钱不但分毫无还,还得罪了不少亲朋戚友,父老乡邻。
妻子陪他在老屋里住了不足三个月,便匆匆回了深圳。最后他自己也在妻子走后想收回些借款不得,贱卖了父母留下的那处老宅,拾急慌忙回到了深圳。
回来半年后,同行老友说他好长一段时间都未从老家那些亲朋戚友的所谓亲情恩爱中缓过劲来,借出去的几万块钱这辈子不要指望能还回来不说,关键是把父母留下的祖宅也在自己手中葬送了。那可是绵延了他们家几代人的祖宅,且他父亲攒了一辈子的钱,在他逝去的前两年,还翻新了老屋。他父亲还谆谆教诲他,在乡下有一处栖身的房屋宅院,你就有了根本,进可攻退可守,你自己如意不如意都可以来这里归宿,当然你还可以把老屋传承给你的子孙后辈。
同行老友痛心疾首又悔恨交加地对我们说,他贱卖掉的那处老家祖屋,是湘西百年的香樟木为房梁屋檩,是上等的红杉木为墙板夹壁,是一色檀木做成的衣柜桌椅。老宅靠山面水,前有潺潺溪流叮珰作响,后有茂林修竹吟风高歌,冬暖夏凉实属上等风水的吉宅祥屋呀。可偏偏因被所谓的亲情绑架,他晕了头把老屋贱卖出去了,他痛不欲生地说自己就是败家子一个……同行老友说完已是老泪纵横,我们也陪着他唏嘘不已。
唐代诗人张谓在他的《题长安壁主人》诗中有句诗对朋友间的交往做了最深刻的揭示,诗云:“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杜甫也在《贫贱行》的诗中写道:“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就更加具体形象地揭露了人之交道的浅薄,就像云的趋合,雨的分散,变化多端。那种金钱之交,贿赂之交,势利之交,却让无数轻佻浮薄不敦厚的人纷纷追随效仿。在世态炎凉的现实中,人情交往的这种反复无常,翻云覆雨的现象,令诗人感到极为愤懑与艰辛。在利益面前,朋友间那种人心不古,彼此间钩心斗角,相互攻讦,把古人管仲与鲍牙那种贫贱不移的君子之交,弃之如粪土的现象,现如今更是触目能见,充耳便闻。现今所谓“亲朋戚友”的概念是经不起推敲的,所谓管鲍贫贱不移的君子之交,更在人性变迁的历史长河中消弭得无迹可寻。正如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一时的利益。
是的,朋友间若没有利益往来也许会有许多“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感人至深的故事,但一旦朋友间产生了利益纠葛,那便“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往日的情谊会化为恐惧,恐惧会化为憎恶,憎恶会化为相互攻讦,故意构陷,攻讦构陷的结果就是,一地鸡毛,两败俱伤。
六.
我一个多年老友,他有个在银行工作的儿子。前几年房地产风光时,他决意辞去银行工作,和他铁哥们创办了一家担保公司。所谓担保公司即利用充裕的资金进行拆借而套取高额利差的融资机构。房屋买卖双方急于交易,只要拿着在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书,就可在担保公司融资过桥,虽然利息高于银行,但时间短,没啥风险。担保公司拿着银行贷款承诺书并和银行签署贷款发放协议,一俟银行贷款下达,他们便从融资人的账户扣除过桥资金和利息。这样,担保公司的风险就降到了最低。过去这部分业务是银行自己在做,房地产一兴旺,这部分业务一繁忙,银行便推荐给担保公司做。担保公司又与房产中介及房产公司联合起来,只要有房屋买卖,房产中介及房产公司就把需融资的客户介绍给担保公司。
兴许是利润丰厚,那几年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大小小的担保公司多如牛毛。当然,这些良莠不齐的担保公司,要想分得市场利益的一杯羹,首先是自己的资金充裕,其次还要和银行及房产公司、房产中介关系厚实,联系紧密。于是担保公司向民间借贷集资便混乱无序,拉客骗客不择手段。担保公司借贷的高额利息和部分老百姓的极奢贪欲一经交集,金钱导致的恶性事件便层出不穷。
开始,我朋友儿子因从银行辞职,他和银行关联密切,加之和朋友儿子合伙的铁哥们,又有亲朋戚友的资金注入,他们开办的担保公司,风生水起,如日中天,资金一进一出,利润极为可观。起初担保公司回报向他们融资的亲朋戚友的利息也极其丰厚。那段时日,朋友的儿子和他的铁哥们,可谓风光无限,围绕在他们身边要求集资的亲朋戚友,如同行云流水。就连我朋友老两口身边的老哥们老姐妹,对我朋友老两口那也是景行行止,顶礼膜拜,恨不能把家里的积蓄全数融给他儿子的担保公司,赢得比银行存款利息高上好几倍的利息。
结果他儿子和他的合伙人,一旦拥有了充裕的资金,便胆大包天,在没有收到银行贷款承诺书的情况下也为客户提供过桥资金。而有些炒房客,贷款批不下来,过桥融资不能及时还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便资金链断裂,没有钱来偿还集资款和利息。恶性循环下去,亲朋戚友们坐不住了,报警的报警,堵门的堵门,担保公司变成了写还款借据的场所。还有激动的亲朋戚友,搬走了担保公司的电脑、冰箱,砸坏了桌椅板凳。我朋友老两口要么被亲朋戚友围攻谩骂,甚至差点挨打,那段时间我的朋友门都不敢出,只能龟缩在家中胆战惊心,和他们走动了一辈子的亲朋戚友,从此便断了来往,绝了交情。
七.
的确,金钱在亲朋戚友间,它就是一把双刃剑。利益驱动的短暂时刻,亲朋戚友可以亲密无间,互动如云。利益一旦破灭,亲朋戚友则反目成仇,从此相互间沟壑壁垒高筑,老死不相往来。金钱与亲情本是水火不容的极端,亲情与金钱一旦交锋,亲情将被金钱击败如溃堤,伤害如蝼蚁。亲朋戚友因钱财而聚,也因钱财而散,那些因钱财牵绊而结下的怨恨似乎在彼此心间久久难以消弭。
当然亲朋戚友间大多并不会都因金钱而消弭了亲情,断绝了来往。看透了金钱的本质,历来重视亲情的人们总会在心中吟诵着这首打油诗:“亲朋戚友世间转,匆匆倏忽数十年,亲情本是金不换,莫使钱重亲情淡。亲情维系贵相知,金钱散去回复还,情重义高钱莫负,亲朋戚友乐相往。”站在生命的海岸线上,我们眼前是浩瀚无边的亲情海洋,那些孤帆远影是我们对父母双亲,兄弟姐妹永生的牵挂;那些舟山蓬蒿是我们对亲朋戚友,真诚的相望。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辉煌的历史得以世代赓续,就在于我们亲朋戚友情深似海的不断维系。
穿越百年战争,踏过数重饥馑,我们迎来的是人们勤劳智慧开创下的今日太平盛世,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区区仨瓜俩枣的金银财物,而使我们亲朋戚友间凝聚的亲情一朝丧乱。放眼望去,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战争依然频仍,饥馑仍未走远,只有我们巍巍中华,只有我们泱泱大国,才是山河无恙,岁月静好的人间。那就让我们天涯明月踏歌处,亲朋戚友喜相逢。我的兄弟姐妹,我的亲朋戚友啊,此刻在美丽繁华的深圳,我真的好想你们,好想你们!